今年春天,我被抽調到古城區委第一巡察組。新環境、新術語,加上沉甸甸的責任,讓初次參加巡察工作的我心里直打鼓,筆記本上畫滿了問號。直到參加組務會,我才發現,這小會議室里,燃燒著助我成長的“三味真火”。
政策學習的“真火”——煉就精準的“度量衡”。“巡察是政治巡察,政策就是‘標尺’。大家先把‘硬杠杠’吃透弄通。”潘組長帶著我們逐字逐句學黨紀法規,那份認真,像要把這些必備知識灌進我們的腦子里。老組員和姐分享經驗:“看黨建資料,得盯緊‘硬要求’——會議次數夠不夠?程序是否規范?差一點可能就是問題的苗頭。”同事問“我發現了一個問題,不知道算不算黨組責任?”隨著問題提出,大家立刻翻條例找細則,理清法規依據。這把火,燒掉了政策模糊,煉出了監督精度。
解惑傳承的“真火”——點燃新兵的“技能點”。組務會最讓人安心的,就是不怕問“為什么”。同為巡察“新兵”的一名組員翻開畫滿問號的筆記本:“上周查項目資金,賬目看得頭大,怎么判斷是否合規?”話音剛落,曹副組長就遞過規定:“重點看合同、會議記錄、資金流向是否嚴絲合縫。”像“怎么聽談話弦外音?”“支撐材料去哪挖?”這些難題,會上成了公開的“實戰技巧”。“記住三看:政策落地沒?效果達標沒?群眾滿意沒?”曹副組長的順口溜,讓大家心里亮堂了。老同志手把手教,這把火驅散了業務懵懂,點燃了實戰火花。
攻堅克難的“真火”——熔鑄精準的“畫像筆”。巡察遇“疑難雜癥”,組務會就是“會診室”。一次討論某單位黨建記錄:“時間對,內容空泛像走過場,算形式主義?”問題一拋,大家立刻熱議:“還需查簽到和照片佐證!”“還得看工作部署有無落實資料?……”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間,“查程序、核佐證、盯落實、看效果”的實招就清晰了。模糊疑點經集體碰撞,煉成精準線索。一組員說:“組務會讓‘單干’變‘群策’。新兵敢問,老兵肯教,政策透、問題準。有團隊,心里特踏實!”這把火,融“堅冰”,鑄“畫像筆”。
區委巡察辦負責同志強調:“組務會機制是‘加油站’,更是帶新兵、精準發現問題、提升實效的關鍵。我們將持續創新,讓‘三味真火’貫穿巡察全程,確保問題精準、整改見效。”
回望這段經歷,組務會于我,早已超出會議本身。它是成長的“充電站”,破題的“解困站”,更是提升巡察“精度”“溫度”的“能量艙”。這“三味真火”——煉政策之純、點技能之燈、熔攻堅之智,燒掉了初來的迷茫,淬煉出巡察干部的責任、擔當。(姚紅 張麗萍 || 責任編輯 田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