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問題底稿作為巡察報告的支撐材料,既是巡察過程和結果的書面證明,也是發現問題的重要證據。”日前,在六屆隆陽區委第十七輪巡察工作業務培訓會上,區委第二巡察組組長講解了問題底稿的核心作用、制作方法等。這是該區嚴格落實巡察問題底稿管理制度,提升發現問題精準度的一項具體措施。
隆陽區巡察機構全面貫徹“發現問題、形成震懾、推動改革、促進發展”工作方針,針對以往巡察中存在的“底稿格式不統一、問題表述不明確”等問題底稿制作的痛點,將規范問題底稿制作作為提升巡察質量的關鍵抓手,通過標準化建設、全流程管控、“閉環式”運用,讓巡察監督的“顯微鏡”更清晰、“探照燈”更精準。
為解決巡察報告問題底稿支撐材料不完整、關鍵信息模糊、追溯困難等問題,巡前,區委巡察辦向各組推送被巡察單位“三定”方案、近三年審計報告、信訪舉報等“基礎資料包”,幫助組員提前掌握重點領域風險點;巡中,各組每日召開“碰頭會”,對當日發現的問題當場討論定性與證據收集方向,由專職聯絡員負責底稿模板填寫、資料歸檔;巡后,組務會對所有底稿逐份審核,重點檢查“問題定性是否準確、證據支撐是否有力、問題邏輯是否嚴密”。
“過去制作底稿,有時就是‘問題+例子’,現在必須做到問題來源、具體表現、責任主體、政策依據、支撐材料、整改建議‘六要素齊全’,缺一不可。”區委第一巡察組聯絡員翻開一本厚厚的底稿匯編介紹道,巡察過程中,巡察組嚴格遵守黨紀黨規,堅持事實清楚、內容真實、材料完整、結論嚴謹、支撐有力的原則,嚴格執行“一事一底稿”制度。按照統一格式和標準,逐人、逐事、逐個問題據實填寫。做到見人見事見細節,確保報告中的每個問題都有據可查、不落空,切實增強巡察報告的客觀性、真實性和嚴謹性。
為嚴把巡察報告質量關,在每輪巡察結束后,區委巡察辦對各組問題底稿進行組辦評審,以支撐材料為檢查重點,從巡察報告所列問題是否有政策依據、支撐材料,支撐材料是否能夠充分印證問題,具體事例數據與支撐材料是否一致、支撐材料是否規范等4個方面進行質量評審。
據介紹,六屆隆陽區委巡察覆蓋21個鄉鎮(街道)、65個區直部門、7個區屬國有企業、353個村(社區),規范形成問題底稿11676份。
“堅持把落實問題底稿管理制度貫穿巡察全過程,讓發現的問題有跡可查。”區委巡察辦主任介紹,強化電子底稿系統管理,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底稿的規范性和可追溯性,確保巡察發現問題精準有效。(施荔瀟 || 責任編輯 王文錦)